第四百八十章 逻辑的力量-《一名隐士的前半生》
第(1/3)页
在科学问世之前,古人对梦的观念与他们总体的世界观必然完全一致,即习惯将只存在于精神世界的事物,投影到外部世界的现实中去。
我说到:“万物有灵的精神现象,产生于蒙昧时期,是不是一种精神现象呢?”
“倒不如说是精神与心理在认识层面的模式。这解释了清醒状态下,梦残留在清晨的记忆给人的主要印象。因为相对其他精神活动,在这残留记忆中似乎有全然陌生的东西,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。”万老师的回答,显示出他作为哲学老师特有的严谨,并且,作为反对神学的工具,哲学一直把严谨的逻辑,作为自己的武器。
小胡补充到:“这也许是解释梦境中,宗教或者神启模式的来源,它已经流传很久了。”
我打趣到:“神启这事,本来是专指天主教的,但在中国也有市场,比如周公解梦,再比如中国历史上,许多巫术。更有甚者,古代帝王做梦后,也需要大臣对它的现实意义或者神灵提示,作出解释,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。所以,梦的预测如果说来自于迷信的话,那它就对古代历史,影响太大了。”
中国古代的二十四史中,有许多帝王梦的记载。有帝王之母梦里受孕的,有因梦而改变政策的。包括程咬金,也因梦里神仙的传授,得到了三板斧的技能。上至皇帝下至百姓,与其说都完全相信它,不如说,自己愿意相信它。毕竟有神仙启示的渠道,很占便宜的。
万老师开始了他教科书般地讲授:“如果认为梦的超自然来源说在今天已经没有市场,可就大错特错了:那些虔信派和神秘主义派的学者自不必说——他们执迷于曾占统治地位的超自然领域的残骸,直到这些残骸被科学解释扫荡一空。与他们不同的是,我们也经常能发现一些思想敏锐、排斥各种奇谈怪论的学者,也相信超凡神力的存在和影响,并以梦这种现象的不可思议性来支撑对这些力量的宗教信仰;还有些哲学流派,他们对梦的看法清楚地表明,梦是神圣的,这一古老观点仍未绝迹;某些思想家仍在争论梦是否具有预卜未来的力量,这是因为从心理学角度所做的解释无法应对日积月累的海量材料。尽管凡是坚持科学立场的人,都会旗帜鲜明地排斥对超自然教条的信仰。”
“那时,科学还不占主导地位,人们的思维,仍然停留在判断是非的线性方式中。”小胡讲解了线性思维模式的原因及表现。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完整的思维模式理论,并且,将之与人类思想史联系起来。
所谓线性思维,即是时间的延长和空间的增加,这是数量的变化。在过去的牧业或者狩猎时代,空间的约束和变化,让人们意识到领地、线路及方向问题,这些问题,都是呈线性增加或者减少的。比如,范围的增加,可以增加捕获猎物的数量。时间的延长,可以让放牧的牛羊体重增长更多。而当时衡量人生的标志,是时间的长度和空间的广度,也是按线性分布的。
长寿的愿望,是时间长度在生命中起决定因素的表现。而范围的大小,是权力的标志,管理或者拥有的场地越大,越有权力。
我马上意识到:“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,也有这个特点。并且,可以给予数学化的表达。”
万老师问到:“你举例说明?”
“井田制,是空间范围的数学表达。易经也是数学表达。而时间,在农业社会,好像是个圆,因为四季更替的大致结果,在农业收获上,几乎是一样的。这就像太极图,世界统一于一个圆中。”
“确切地说,是线性数学的表达,对不对?”小胡问到。
“当然,没有平方和开方,也不需要立体几何的知识。”我也是学过几天数学的,我的回答不严谨,但有趣。果然,他俩都发出了笑声。
“线性思维的最大特征是,对事物的单一判断。也就是单纯把事物分为好与坏、美与丑、行与不行。这种思维方式,仅在少部分典型事例中有效,面对复杂的现实,漏洞太多,给迷信留下了空间。”
当小胡说到迷信,说到宗教时,我发现,我们三人都巧妙地避开了佛教。虽然貌似古今中外的事例都在高谈阔论,但我们避开它,是因为,我们不能一下就进入最关键的主题,需要铺垫。
但我此刻脑袋出现了一部经典,是佛教的《梵网经》,网是什么,是线性思维的组合。只不过,再密的网也只是线条组成的,漏洞太多。
“逻辑出现了,于是世界得以改观。”万老师兴奋起来:“逻辑说的是面的事,也就是事物的两面性,于是,人类思维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,哲学阶段。”
“你说得不错。关于梦的解释,人们注意到,总有成对的因素来分析梦的本质入特征,产生了大量的思想成果,这就是逻辑的力量。”小胡肯定了万老师的说法。
他继续说到:“比如说对梦的概念,人们首先想到的,就是梦的产生与消亡的因素。”
第(1/3)页